网球,一种自带流量的运动,正在通过五花八门的话题,占据大家的视野。
最近刚收官的美国网球公开赛,四座大满贯得主、日本选手大坂直美未进决赛,但她包包上的绝版Labubu和满身时尚元素的穿搭绝对赢了。
放眼国内,大家都想线下一睹顶级网球运动员的风采,中国网球公开赛、上海大师赛等可谓开票即抢空,黄牛扎堆,激烈程度堪比演唱会抢票。
犹记得巴黎奥运上年仅21岁的郑钦文拿下破纪录的女子单打冠军,临时组合的张之臻搭档王欣瑜收获首枚混双奖牌。横空出世的网球明星们,给大家疯狂种草。
网球“亚洲一哥”张之臻。
《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》报告显示,2024年中国网球人口达到2518余万人,相较于2021年,增长率达28.03%。艾媒数据预测,2029年我国网球运动市场规模将达624.9亿元。
体育总局网球中心最近还出台了《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》,无论是利好政策,还是庞大需求,都令网球逐渐从小众走向人群,发展成中国都市人休闲的社交新宠。
随着越来越多人“入坑”,网球这项运动独一无二的魅力——“难”和“高”,也浮出水面。网球规则复杂、装备讲究,需要长期磨合的技术和球感,更需要人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。也正是这种天然门槛,使得网球成为一种带有区隔感的运动。
从“网球4.0比钢琴10级还要难”的锐评,到吃饭唱歌已过时,不如到网球场拉上几个来回的健身局,再到Tenniscore时尚从球场风靡到秀场,以网球为原点,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正在形成。
网球的真魅力,越难学越上头还解压
如果有什么“好看难学”的运动门类,网球应该是最佳代表。
上海白领小林和闺蜜一起入坑网球,她们悉心购置装备,在小红书上找到了一位教练,开始学习。上了20节课后,小林彻底崩溃了,因为她连最基础的拉球都拉不起来。
“网球挥拍,需要的是你用臂力而不是手腕去击球,就这个我就练了无数次,有一次在球场边哇的一声哭了,太难了。”
职业球员看似不经意的一击,在普通小白那里,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学和练。教练又不是万能的,除非有人天赋异禀,网球的进步速度大多时候都相对缓慢,需要慢慢积累肌肉记忆和手感。小林那网球水平4.0的教练都感慨,自己一周不练球,就落到了3.5。该等级来自国际通行的NTRP分级体系,有1—7之分,4.0属于专业教练级别。
职业网球运动员托马斯·马丁·埃切维里、柳德米拉·萨姆索诺娃和叶卡捷琳娜·亚历山德洛娃(从左往右依次)。
经典运动心理学著作The Inner Game of Tennis提到,大家专注于锻炼所谓的技巧,但很多时候,为什么面对这颗不变的网球,今天打得好,明天就很差?
更重要的是“内在自我的分析”,撇除批判、担忧和理智的自我,让自然、放松和潜意识的身体智慧发挥作用,击球才越精准。
小林被这种“大道至简”的网球禅意击中了。后来的多次练习里,当她跟着球的运动,专注于身体本身时,她往往可以表现得不错。那一刻,她摒除了很多杂念,达到了某种动态冥想的境界。
真正投入每一次挥拍时,人的身体是累的,但是心很平静。网球这项“虐”年轻人无数次的运动,逐渐展现出真正的魅力。
当然,除了运动本身的难度和投入,网球的另一个门槛还在于“很挑对手”。
有网友开玩笑,找到合适的网球搭子,比找对象难。对于业余玩家来说,从2.0到3.0,往往需要几百个小时的训练。
这其中,站在对面的对手,水平一样的话,很难进步;水平差距过大,又很难产生拉锯感和成就感。在很多人眼里,搭子高0.5的差距也许刚刚好,那是一种微妙的可以追逐的“仰望”。
也难怪很多网球爱好者打开交友软件,第一步是写下自己的MBTI和星座,第二步便是标明自己一步一个脚印“肝“来的等级。足够幸运的话,也许那个“0.5”就在人海里出现,遇上了呢。
网球撬动的认同,将优雅进行到底
去年大热的网球题材电影《挑战者》里,赞达亚饰演的天才网球选手说过,网球之于她,就是一种relationship(关系)。它既指角色之间的纠葛,也指向了网球这项运动之于人们的意义——寻找联结和认同,这种认同也指向了不同层面。
无论多难挑战,真正喜欢网球的人,会越来越坚定对这种优雅运动方式的认同。这是一套集礼仪、规则、美学为一体的完整体系,撬动行业市场的变化,指引喜欢网球的人走到一起。
安德烈・卢布列夫。
网球源于法国宫廷,优雅始终是它的底色。所以你会看到温网赛场严苛的着装要求。观赛者之外,参赛选手都必须身着纯白球衣球鞋,只能在袖口和衣领一厘米的范围内自定义颜色,那是一种和8毫米黑麦草场匹配的绝佳和谐感。
游戏规则中,网球也很强调对对手和裁判的礼貌。《挑战者》电影里,出现过选手飙脏话被扣分的场景。不只要尊重他人,选手更要有“自我监督”的意识,即使有裁判和鹰眼,他们对自己发出的球也要有真诚的判断和察觉,自觉喊出out或者fault。
所以,人们观赛的时候,不仅看那颗球的走向,更会关注运动员的穿着打扮、言行表达和场边动态。这其中,就不得不提到K·SWISS这一1966年源于瑞士、成立于美国加州的老牌网球鞋服品牌。
常看网球比赛的人可能对K·SWISS不陌生。今年除了延续与上海大师赛的合作之外,眼下即将举办的ATP250杭州、武汉的网球赛事,都有K·SWISS作为赞助商的身影。
K·SWISS是今年杭州与武汉两站网球公开赛的黄金赞助商。
社交媒体上,大家对K·SWISS的讨论,绕不开“专业能打”这样的关键词。毕竟,从市场层面来看,TheRacquet Industry Research Group202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,K·SWISS已经做到了美国网球鞋市场占有率第一。
与此同时,一双好的网球鞋,能做到的不只是支撑足部,让选手在打网球的时候安全又轻松,更加能够匹配网球场的氛围感,完美融入优雅的赛场时尚里。
值得一提的是,K·SWISS的签约球员是“亚洲一哥”张之臻、世界前十球员卢布列夫等一众顶尖男女球星,张之臻与卢布的中国赛季限定签名鞋款也于近期全新上市。
就像是今年K·SWISS于中国网球赛季传达的“撑你上场”宣言那样,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明星效应,更是顶尖网球球员在赛场上的第一选择。而这势必也会带动一批网球爱好者们加入其中,共享网球运动独一无二的魅力。
K·SWISS“撑你上场”。
赛场内外,网球生活美学的建立
随着网球运动的出圈,围绕网球的穿搭也形成了叫Tenniscore(网球风)的时尚趋势,从网球赛场一路火到街头巷尾。
Tenniscore的穿搭既实用又出片。
Tenniscore的要义首先指向的是网球本身,白色运动服、polo领上衣、百褶裙等都是常见元素,它们必须是轻巧而专业的,服务于球员更好地在场地上走动和挥拍。
这其中,在网球鞋上,K·SWISS早在品牌成立之初,就坚持五指包裹双脚的设计理念,为用户解决专项运动中的支撑包裹性问题。
1987年,K·SWISS推出顶级缓震技术Si-18;1992年,Si-18缓震鞋底和D-Ring束带系统获得专利。这些成熟的研发技术都不断精进,成为今天K·SWISS专业网球鞋的基础。穿上K·SWISS的球员们横扫各大网球赛事,也正因此,Si-18的鞋还有一个昵称叫“满贯鞋”。
张之臻。
同时,Tenniscore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从过去网球主打的乡村俱乐部风逐步走向了城市街头风,这也带动了K·SWISS这样的品牌,不只成为专业网球鞋服的代表,也走向更广阔的人群,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群体之中掀起轻便又优雅的城市生活美学。
事实上,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就有一大批名人青睐K·SWISS。刘德华在电影《天若有情》中脚穿的便是K·SWISS,戴安娜王妃度假最爱穿K·SWISS,拳王泰森和披头士乐队成员等都穿过它的产品。
K·SWISS是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的网球鞋服品牌。
近期,品牌新任的创意总监Anwar Carrots也将K·SWISS的传统经典基因,融入到时髦的街头潮流之中。K·SWISS的网球鞋服,正在走入赛场之外的更多场景。
可以说,在Tenniscore席卷一众高奢时尚品牌的当下,K·SWISS凭借其颇有沉淀的专业功能和与时俱进的设计美学,正从容不迫地走出一条“小而美”的路。
K·SWISS推出的卢布列夫签名款专业网球鞋。
对于很多网球发烧友而言,找到一双好的网球鞋和找到一个好的网球搭子一样重要,而K·SWISS正是那个绝佳的选择。
当你身穿K·SWISS来到球场的时候,不只是“我要打球了”,实际上也是穿上专业又有质感的鞋服,结交志趣相投的人,共享这种难能可贵的纯粹和愉悦。
也是在这个时代,可能没有任何一项运动可以像网球一样,既令人热血沸腾又优雅有话题。正如大坂直美的每一次赛场亮相都备受关注那样,人们期待一个好球,同样也期待一次时尚美学和态度表达的完成。
毕竟,网球的魅力,从来不止于那个“赢”。
作者:Yumi
校对:遇见
排版:小花
文中配图均由K·SWISS提供
Copyright © 2022-2025 jrs低调看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沪ICP备12021640号-1